欢迎访问《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欧洲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
    汪善进, 程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1, 12 (2): 135-149.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1.02.001
    摘要1231)   HTML102)    PDF (1247KB)(6715)   

    该文介绍了欧洲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涉及欧洲汽车市场、欧盟的碳排放法规、欧洲各国政府的新能源推动政策、欧洲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和技术路线。尽管欧洲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长远目标不同,但因为他们必须遵循相同的CO2排放法规,短期内的技术路线大同小异,即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齐头并进。动力电池方面,欧洲车企都采用三元锂电池技术;纯电动驱动系统方面,欧洲车企基本都采用驱动电机加单速减速器的配置方式;混合动力方面,欧洲车企的选择以并联结构为主,既有利于优化能量传递效率,丰富工作模式,又能充分发挥欧洲车企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方面的传统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DHT)技术已经在欧洲成功上市。这种技术更能充分发挥电气化动力总成的优势,正在形成发展潮流。欧盟严格的CO2排放法规是保证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几十年里持续发展的最大推手。欧洲在传统汽车技术、生产、销售方面的雄厚实力也正在变成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大优势。预计在未来的10年里,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份额将会持续而稳定地增长,2040年前新能源汽车将主导欧洲市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型车下阶段排放法规基本思路与发展趋势
    景晓军, 任烁今, 汪晓伟, 李腾腾, 方茂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3, 14 (2): 133-156.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3.02.001
    录用日期: 2022-11-29
    预出版日期: 2023-04-27
    摘要327)   HTML12)    PDF (3351KB)(738)   

    在机动车污染治理不断加强和车辆动力持续电动化的趋势和背景下,近年来,世界多国正在讨论“禁燃令”,同时更严苛的排放法规陆续出台,这甚至已经关系到传统内燃机(ICE)动力的存亡问题。然而,由于运力和行驶距离需求,内燃机将仍然是重型商用车的主要动力形式。目前,欧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均发布了新的重型车排放法规,中国也已经启动国七排放标准的研究工作。该文从尾气排放、实际道路测试、温室气体排放、车载诊断 (OBD)和远程监控、非尾气排放以及耐久要求等6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目前欧美重型车和发动机下阶段排放法规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阐明了各标准的具体要求,并指出了可能的技术路线,旨在为重型车和发动机行业及时应对排放标准升级和相关前瞻性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重型车未来排放标准具有5大发展趋势:尾气排放测试向多种污染物超低排放发展,在有可能成为最终一代排放法规的情况下,下阶段排放法规需要考虑长期减排方案;更加注重车辆实际道路、低负荷、怠速和冷启动排放;加强温室气体和常规气体排放协同控制;通过远程大数据的方式实现在用车排放的高效监控;增加制动和轮胎磨损等非尾气排放的考核。总之,重型车下阶段排放标准将在排放物种类、排放测试方法及排放监控手段等方面融入新方法新理念,以不断推动重型车向清洁环保高效的目标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章俊良, 程明, 罗夏爽, 李慧媛, 罗柳轩, 程晓静, 闫晓晖, 沈水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2, 13 (1): 1-28.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2.01.001
    摘要748)   HTML107)    PDF (8210KB)(1045)   

    “双碳”政策大大推动了氢能的发展,而燃料电池作为氢能利用的最佳方式,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与产业热潮,尤其是商业化较为成熟的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引发了众多关注。膜电极(MEA)和双极板(BPP)是PEMFC电堆的两大核心部件,决定了电堆的性能和成本。水热管理和低温启动技术对于电堆性能的实现和实际应用的推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车用PEMFC膜电极、双极板、水热管理、低温启动等技术对电堆性能、寿命和成本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指出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车用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短期将围绕公共交通以及重型商用车等大型车辆开展,而乘用车对电堆的功率密度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动紧急制动(AEB)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何 仁,冯海鹏
    JASE    2019, 10 (1): 1-15.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9.01.001
    摘要742)      PDF (1599KB)(2583)   

           为了促进汽车自动紧急制动(AEB)技术朝着更加安全与高效的方向发展,该文从AEB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应用现状、法规标准等方面,综述了AEB 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与AEB系统综合性能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AEB系统避撞策略、制动执行机构和环境感知机构。研究表明: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够有效避免或者缓解追尾碰撞,可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能;受制于目前制动执行技术和前端感知技术水平,AEB系统无法实现汽车在更高车速范围以及更复杂多交通场景下的完全避撞。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于:复杂多交通场景下避撞策略综合性能优化;基于更快响应时间目标的制动执行机构研发;危险行驶工况下与多种主动安全技术的深度融合及协调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缸内直喷氢燃料内燃机技术发展及趋势
    孙柏刚, 包凌志, 罗庆贺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1, 12 (3): 265-278.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1.03.001
    摘要927)   HTML55)    PDF (1487KB)(802)   

    氢能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最佳能源形式,也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内燃机具有零碳排放、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显著优势,成为氢能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缸内直喷氢内燃机可有效抑制回火,并显著提高功率密度,是氢内燃机近阶段的发展热点,引发了国内外汽车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该文系统总结了各类氢内燃机的优缺点以及相关直喷氢内燃机的技术途径及其达到的技术指标,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可使氢内燃机的功率密度达到80 kW/L,采用高压缩比、稀薄燃烧可使有效热效率提升至42% ~ 45%,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等可使氢内燃机的唯一污染物NOx降低至0.5 g/kWh,并具有达到近零排放的潜力。该文也针对下一代缸内直喷氢内燃机所带来的新问题,从混合气形成、燃烧特性、燃烧模式、有效热效率提升、NOx控制方法及后处理器等技术角度分析了开发现状及技术水平,探讨了近零排放条件下有效热效率达到50%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碳目标下商用车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特征与展望
    徐向阳, 赵俊玮, 董鹏, 王书翰, 刘艳芳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3, 14 (4): 395-412.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3.04.001
    摘要206)   HTML22)    PDF (4252KB)(462)   

    商用车是道路运输的重要力量和碳排放大户,实现商用车绿色转型发展是推动汽车产业快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点。然而,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对商用车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尤其是动力传动系统呈现出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局面。该文针对传统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商用车等采用不同动力来源方式下的中重卡、轻微卡和皮卡、客车等应用场景,对不同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特征、产品谱系、场景适用性以及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商用车动力传动系统技术发展提出新的展望,以期为商用车动力传动系统技术路径选择和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能源汽车节能规划与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孙超, 刘波, 孙逢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2, 13 (4): 593-616.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2.04.001
    摘要260)   HTML60)    PDF (2764KB)(560)   

    通过车辆的运动规划与控制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聚焦的关键研究热点。该文总结了新能源汽车节能规划与控制技术的最新研究现状,分析了节能路径规划(eco-routing)、节能车速规划(eco-driving)、节能充电规划(eco-charging)、能量管理(energy management)和同时涉及以上多个领域的多任务优化技术。研究发现:虽然当前新能源汽车节能规划与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研究进展,但在动态或随机交通行为场景下求解困难,综合考虑路径、速度和充电等深度关联行为的集成与协同优化仍需要探索,高价值的研究成果也有待从实验验证走向产业应用。今后新能源汽车节能规划与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1)考虑环境时变性和行为随机性的新问题;2)运用先进预测和高效求解等手段的新算法;3)系统解决多车多任务多维度问题的新方法;4)在真实场景下可复制推广的新应用。研究和解决以上问题对实现更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节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应变率下高强钢的塑性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
    赖兴华,尹斌
    JASE    2017, 08 (02): 157-163.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7.02.007
    摘要215)      PDF (2001KB)(2074)   

    针对高强汽车板具有的应变率效应,研究了应变率相关模型的适用性。基于液压伺服高速拉伸试验机,对低合金高强度冷轧钢 HC340LA 进行了中高应变率(0.1~500 s -1 )拉伸试验。使用动态显示非线性有限元 LS-DYNA 软件进行了高强钢动态拉伸模拟,对比分析了Johnson-Cook, CowperSymonds 等本构模型对高强钢应变率效应和塑性硬化行为的表征结果。研究表明:与Johnson-Cook, Cowper-Symonds 等本构模型相比,使用 Swift-Hockett-Sherby 加权硬化本构能更准确描述高强钢的塑性流动力学行为,使用应变率内插法可以更准确模拟高强钢的应变率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智能车辆的EMB系统功能安全分析及应用设计
    程洁, 郑凯, 秦嘉, 吴晓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3, 14 (1): 69-79.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3.01.009
    摘要86)   HTML5)    PDF (2500KB)(393)   

    为提高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的可靠性,基于ISO 26262标准,开展EMB系统功能安全分析及设计。面向智能驾驶车辆,进行相关项定义;应用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HARA)方法论,得到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和系统安全目标,并建立系统安全机制,通过故障树(FTA)模型进行安全验证,实现安全目标的逐层分解;基于EMB系统安全机制搭建失效控制模块,设计制动力重构算法并利用联合仿真模型进行系统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同时满足应用于智能车辆的EMB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安全需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气囊展开的三种数值模拟方法的对比
    车凯凯,王美松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3, 4 (3): 250-256.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3.03.009
    摘要1483)      PDF (6916KB)(2534)   
    在安全气囊实际开发中,利用仿真技术可降试验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针对控制体积法(CV)、
    任意Lagrange-Euler 法(ALE)和粒子法(CPM)3 种模拟方法,该文对比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给出了各方法的理论模型以及有限元建模方法;结合某车型驾驶员侧折叠气囊,仿真对比了各方法的
    展开效果、温度、压力分布等主要参数。结果表明:CV 法更适用于在位情况下的气囊仿真分析;而
    ALE 法和CPM 法可分析离位情况下气囊流场分布,且在气囊展开初期可考虑到气流效应对乘员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可为对气囊仿真方法的选择及气囊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中和背景下内燃机低碳和零碳技术路径及关键技术
    帅石金, 王志, 马骁, 徐宏明, 何鑫, 王建昕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1, 12 (4): 417-439.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1.04.001
    摘要5020)   HTML627)    PDF (4021KB)(3463)   

    自2020年9月中国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及采取碳中和政策和行动进入加速期。内燃机作为量大面广的道路、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国防装备主导动力,在近中期肩负节能减排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未来如何实现碳中和的巨大挑战和重要机遇。本文在分析欧、美、日、中等主要地区和国家碳中和政策和行动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内燃机近中期低碳和中远期零碳的两条技术路径及其可行性,以及内燃机使用生物质燃料、绿氢、绿氨和绿电合成液体燃料(e-fuel)等碳中和燃料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旨在为内燃机的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现有研究表明:内燃机作为一种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燃料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力机,通过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结合仍有较大的节能提升空间;内燃机相比氢燃料电池动力,产业链更完整,技术成熟度更高,成本更低,未来通过燃用碳中和燃料的新能源内燃机,仍可以在重型卡车、工程机械、船舶、航空等大型动力装备以及混合动力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促进中国能源和交通领域早日实现碳中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搭配低温散热器的PHEV电池冷却系统的节能效果
    雍安姣, 项阳, 付永宏, 汪爽, 郭廷, 王勇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2, 13 (4): 796-803.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2.04.021
    摘要57)   HTML8)    PDF (2524KB)(318)   

    评价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搭配电池低温散热器(LTR)的节能效果与投入成本。设计了配备LTR与不配备LTR的2种电池冷却架构及其控制逻辑,提出了通勤、差旅、郊游3种用户实际行车工况,分析了这2种电池冷却架构单一用户工况收益以及中国大陆典型城市年均节能量,对比了这2种电池冷却架构的性价比。结果表明:单一用户低负荷行车工况下,搭配电池低温散热器LTR具备收益的工作区间为24~27 ℃。在所讨论的用车频率下,配搭配电池低温散热器的电池冷却系统的年收益低于3.14元,这与其成本投入不匹配。建议取消在PHEV上电池冷却系统的LTR。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价在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较高的国家会更高吗?(2019年数据)
    Gautam Kalghatgi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1, 12 (1): 79-83.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1.01.008
    摘要269)   HTML37)    PDF (481KB)(667)   

    该文将欧洲、亚洲和美洲20个不同国家的国内电价(P)与2019年的总发电量、装机容量以及风能和太阳能提供的实际能源(间歇型能源,VER)的各种组合进行比较,发现各国国内电价与间歇型能源的人均装机容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比过去报道的在欧洲的关系要弱一些。与各国国内电价相关性最强的是风和太阳能在额定容量下连续工作的最大可用能量与实际总发电量的比值,其R2值为0.71。各种相关性表明,尽管可能还有其他政策上的选择,但通过使用其他无CO2的能源或用更高的容量因子获得更高效的间歇型能源以减少间歇型能源提供的电力比例,可以缓解可变可再生能源对各国国内电价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汽车安全多领域融合的研究与展望
    杨帅, 张金换, 钱占伟, 崔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2, 13 (1): 29-47.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2.01.002
    摘要590)   HTML31)    PDF (4732KB)(775)   

    该文提出了一种多域融合安全的概念及基本框架,论述了多个安全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人的安全为核心,研究了被动安全技术、新能源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及其相关的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等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安全技术领域之间的融合关系,特别是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两条融合路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将汽车不同安全技术视为一个整体,研究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和融合方式,对于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度神经网络的关键技术及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
    李升波, 关 阳,侯 廉,高洪波,段京良,梁 爽,汪 玉,成 波,李克强,任 伟,李 骏
    JASE    2019, 10 (2): 119-145.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9.02.001
    摘要674)      PDF (2819KB)(2624)   

            智能化是汽车的三大变革技术之一,深度学习具有拟合能力优、表征能力强和适用范围广的 特点,是进一步提升汽车智能性的重要途径。该文系统性总结了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深度神经网络 (DNN)技术,包括发展历史、主流算法以及感知、决策与控制技术应用。 回顾了神经网络的历史及现状, 总结DNN的“神经元-层-网络”3级结构,重点介绍卷积网络和循环网络的特点以及代表性模型; 阐述了以反向传播(BP)为核心的深度网络训练算法,列举用于深度学习的常用数据集与开源框架,概 括了网络计算平台和模型优化设计技术;讨论DNN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和运动控 制3大方向的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具体包括物体检测和语义分割、分层式和端到端决策、汽车纵 横向运动控制等;针对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DNN技术,指明了不同问题的适用方法以及关键问题的 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电动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综述与展望
    曲小波, 刘亚君, 陈雨薇, 别一鸣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2, 13 (3): 407-420.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2.03.001
    摘要313)   HTML27)    PDF (1985KB)(300)   

    随着公交车辆电动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电动公交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规模最大的公交车型。科学的电动公交车辆运营管理对于降低公交系统碳排放以及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和主要西方国家的电动公交车辆发展历程,总结了当前实际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电动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的框架体系,从运行能耗估计、车辆调度、节能驾驶、系统资源配置以及效益评价等5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对最新的运营管理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梳理;系统总结了当前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电动公交系统线网规划、基于实际数据的电池寿命估计、智能化排班技术、引入新型供电与充电模式等4个方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不同估算方法的综述及讨论(英文)
    Gregory L. Plett
    JASE    2019, 10 (3): 249-272.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9.03.001
    摘要502)      PDF (3113KB)(1514)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不同估算方法,希望能够结合作者在该领域的经验为读 者提供一些见解和研究视角。电池管理系统 (BMS) 需要不断更新电池SOC的估计值,用于计算和 修正电池健康状态、能量状态以及功率状态(功能状态),并防止电池出现过充或者过放情况。已有 许多方法用于估计电池的SOC,其中有些方法更具优势。该文解说了电池SOC的物理含义,有助于 区分真实SOC以及工程SOC的估算方法;对于不同的估计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介绍了电 池包SOC指标的定义问题以及电池包中每个单体电池的SOC计算方法;最后,评述了目前该领域的 研究前沿,并展望了未来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WorldSID 50th 假人与ES-2 假人的性能对比分析
    周会锋, 李碧浩, 王大志
    JASE    2017, 08 (03): 261-267.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7.03.006
    摘要134)      PDF (1203KB)(851)   

    为深入了解全球侧碰50 百分位男性(WorldSID 50th) 假人在整车侧面碰撞中的响应,针对整车侧面碰撞工况中使用的WorldSID 50th 假人和ES-2 假人结构的差异,在摆锤冲击标定工况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采用不同的冲击速度对WorldSID 50th 假人和ES-2 假人的胸部、腹部、髋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规律性分析,并从伤害得分的难易程度上分析了假人各个部位的承受能力,直观地显示出假人不同部位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同样冲击条件下,WorldSID 50th 假人的胸部承受能力略好于ES-2 假人,但腹部和髋部与ES-2 相比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此研究中针对两个假人摆锤冲击工况的研究和解析,为进一步研究WorldSID 50th 假人在整车侧面碰撞中的响应提供了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鞭打试验中BioRID II 与THUMS 模型颈部损伤对比
    胡远志,胡源源,蒋成约,刘 西,廖高健
    JASE    2017, 08 (03): 239-245.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7.03.003
    摘要324)      PDF (1454KB)(785)   

    为设计出可保护乘员颈部安全的座椅,在鞭打试验中,对BioRID II 和THUMS 两种不同乘员模型,研究了颈部损伤情况。根据2015 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中鞭打试验评价规程和评分原则,建立了座椅鞭打试验有限元仿真模型;对这两种模型动态响应和人体颈部损伤状态。结果表明:THUMS 模型有较高的生物仿真度,其颈部伤害指数(NIC)、颈部剪切力、颈部扭矩以及上颈部拉力均大于BioRID II 模型。该结果可为提高和完善BioRID II 模型的生物仿真度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汽车工程的创新——展望未来(英文)
    [ 德国] 亨宁·瓦伦托维兹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3, 4 (2): 95-108.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3.02.001
    摘要2125)      PDF (2391KB)(5466)   
    为CO2 减排和减少燃料消耗,一些国家的政府制定了汽车工程的强制性法规。电动汽车是
    工程师特殊努力的成果之一。该文纵观汽车工程的创新,展望未来。包括: 1)驾驶员辅助系统更加
    智能,分为:安全功能、舒适功能、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2)车身技术受到材料的制约,
    在复合材料、钢铁和碳纤维之间,存在着竞争;3)整车动力学控制、主动悬挂构件和材料的应用,
    改进了底盘技术;4)动力链转变为混合驱动,包括四轮驱动在内,混合齿轮箱有了智能解决方案;5)
    电子控制集中在中央控制模块、移动电话的最新应用、以及车灯的创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MVSS201规程在车辆内饰件与乘员头部碰撞中的应用
    王亚军, 陈超卓, 吴沈荣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0, 1 (2): 127-131.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0.02.006
    摘要2140)      PDF (2287KB)(2506)   
    在发生车辆碰撞时,车辆内饰件要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该文利用1998年颁布的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201 (FMVSS,为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的缩写),考虑到硬点、位置、内饰件材料、护钣厚度、加强筋等因素,建立了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模型。对于护钣厚度、材料和结构三方面对内饰件碰撞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用简化力学模型,分析了内饰件对乘员头部受力。分析方法可用于改进车辆内饰件的设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原理及其典型应用
    李克强, 李家文, 常雪阳, 高博麟, 许庆, 李升波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0, 11 (3): 261-275.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0.03.001
    摘要1169)      PDF (1241KB)(1344)   
    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是基于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的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系统(CCS),它 是信息物理系统理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典型应用。 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概念,架构组成、 核心功能与工作原理。该系统具备车路云泛在互联、交通全要素数字映射、全局性能优化、高效计算 调度、系统运行高可靠等 5大特征,涉及端边云结合的一体化技术与动态资源调度技术等基础技术 特点。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 2 类典型应用:云控汽车节能驾驶系统 (CloudEDS)、云控交通信号管控 (CloudTCS),可显著提升车辆行驶经济性和道路通畅性。云控系统对中国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产业 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亟需系统顶层规划、产业环境建设、标准法规统筹设计,推进核心技术 攻关及产业化示范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面100%碰撞试验中后排小身材女性乘员损伤分析
    李海岩, 胡静, 贺丽娟, 吕文乐, 崔世海, 阮世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3, 14 (4): 421-430.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3.04.003
    摘要61)   HTML8)    PDF (2920KB)(154)   

    研究后排小身材女性乘员在正面100%碰撞试验中的损伤风险,为提升汽车约束系统的防护性能提供参考数据。应用已验证的符合中国人体特征的第五百分位女性乘员损伤仿生模型(TUST IBMs F05-O)搭载某款经验证的汽车有限元模型,依据C-NCAP(2021年版)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要求,着重对乘坐于后排的小身材女性乘员进行头部、颈部、胸腹部及腰椎损伤分析。结果表明:TUST IBMs F05-O模型脊柱的高生物逼真度能充分表现头颈部围绕安全带的侧向屈曲运动;头部与前排座椅碰撞造成头颈部严重损伤,胸部黏性准则 (VC) 值为0.34,且压缩量较高,肺部受挤压而造成损伤,腰椎损伤指标 (LSI)及腰椎损伤评定参数 (Lfx) 未超出相应的损伤阈值。应用具有高生物逼真度的第五百分位中国女性乘员损伤仿生模型进行汽车碰撞仿真试验,对智能座舱和零重力座椅开发、汽车主被动安全一体研究及未来数字测评方法等针对中国小身材女性乘员的安全防护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真实事故数据的人车碰撞事故场景设计与驾驶模拟实验 (英文)
    袁泉,胡孟夏,李一兵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2, 3 (1): 19-25.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2.01.003
    摘要2131)      PDF (1625KB)(2088)   
    为了获得驾驶员的应急操作数据,供事故再现参考,开展了驾驶模拟试验研究。结合近年来
    积累的交通事故调研经验,基于已构建的北京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案例数据源,对88 例人车碰撞事
    故中的人、车、路的深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提取出典型的事故形态、碰撞特点和道路场景,包括
    车辆与行人的运动特点、道路类型特征、驾驶员措施等方面。建立人车碰撞事故的虚拟现实场景,根
    据典型参数及工况,进行人车冲突的触发试验。由此获得了驾驶员应急措施的初步结论,验证了试
    验方法的合理性,为人车事故的驾驶模拟与事故再现的结合研究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能网联交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冉 斌,谭华春,张 健,曲 栩
    JASE    2018, 9 (2): 119-130.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8.02.001
    摘要585)      PDF (1754KB)(3391)   

           综述了智能网联交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技术体系架构是一个集车辆自动化、网络互联化和系统集成化三维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发展架构。其关键技术模块包括感知模块、融合预测模块、规划模块和控制模块等4 个关键部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提出从“ 普通的车、聪明的路”,或者说是“聪明的系统”起步,逐步发展到“聪明的车、聪明的路”的高级阶段,其对提高道路通效率、改善交通安全、节约能源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建设与发展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展智能网联交通系统,需要明确各相关政府部门的定位和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纯电动车两挡自动变速器的研发(英文)
    黄伟, 王耀南, 冯坤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1, 2 (1): 72-76.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1.011
    摘要2422)      PDF (2155KB)(2743)   
    为了改善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性能,开发一种用于纯电动运动多功能汽车的两级自动变速器。应用速比选择原则、换挡控制策略,研究其对于整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两挡自动变速器可降低对电机最大转矩和最高转速的需求,减少机械传动噪音,降低变速器输入转速,优化电机的工作转速区间,提高动力传动系统效率。台架试验表明:采用电机主动同步控制技术,在挡位切换过程中能减少动力中断时间,获得较好的换挡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汽车多目标检测技术综述
    王海, 徐岩松, 蔡英凤, 陈龙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1, 12 (4): 440-455.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1.04. 002
    摘要548)   HTML529)    PDF (2298KB)(580)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崛起,智能汽车环境感知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智能汽车的感知系统离不开多个以及多种传感器之间的配合使用,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汽车多目标检测技术也成为当下的热门研究方向,工业界和学术界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对驾驶环境下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多目标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和总结,介绍了常用的车载传感器、数据集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法和分类,对最近的多传感器检测算法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汽车多目标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此方向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串联式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轻型商用车的性能对比
    李敏清, 冯坚, 韩志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2, 13 (3): 550-559.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2.03.017
    摘要139)   HTML7)    PDF (2354KB)(147)   

    为确定在串联式动力系统策略和增程式动力系统策略下的最优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一辆日均行驶150 km、满载质量4.5 t的轻型商用厢式卡车为对象,对动力性、油耗及使用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仿真。考虑比较的公平性和实用性,应用了规则式策略(RB)和动态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DECMS)。提出了改进的混合型能量管理策略(M-DECMS)。结果表明:在中国—全球瞬态整车循环(C-WTVC)工况下,对于1.2 L和1.5 L 两种量产发动机,相较于串联式电动汽车(S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EEV)平均可以降低30.1%的燃油消耗和16.65%的二氧化碳排放。因而,相较于串联式动力系统,增程式有助于降低燃油消耗和驾驶阶段二氧化碳排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动汽车混合驱动与混合制动系统——现状及展望
    张俊智,吕 辰,李禹橦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4, 5 (03): 209-223.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4.03.001
    摘要736)      PDF (2350KB)(2826)   

    各种电动汽车(EV) 的混合驱动与混合制动的性能严重地影响着车辆的节能及安全。本文从
    参数匹配优化、耦合能量管理、动态协调控制等方面,综述了混合驱制动系统全球最新研发进展,
    提炼了本质科学问题与共性技术体系。为了提升电动汽车性能,在混合驱制动系统研发方面需进一步
    解决的是:优化面向整车动力学过程中的系统参数匹配;构建电动汽车运行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后
    者可提供多源双向驱制动能量在线优化的管理平台;探索极端工况下系统的动态特性、耦合机理 和
    面向动态过程的协调控制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基合成燃料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与技术进展
    孙万臣, 蒋梦奇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1, 12 (1): 1-17.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21.01.001
    摘要441)   HTML90)    PDF (1892KB)(390)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能源安全和低碳化发展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鉴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基于煤炭Fischer-Tropsch合成工艺制取的煤基合成燃料因其良好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已成为汽车理想的替代燃料。煤基合成燃料在汽车等动力机械上的推广应用,对于实现汽车能源多元化、减少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降低汽车排放污染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介绍了煤基合成燃料的生产、合成工艺关键技术以及发展历程;基于众多研究者关于煤基合成燃料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煤基合成柴油用于内燃机燃料的喷雾、混合、燃烧及排放特性;总结并预测了煤基合成燃料市场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煤基合成燃料的推广及在内燃机上的高效清洁应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