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本期目录

  • 2011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7-11 上一期    下一期
    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解决策略的思考
    衣宝廉, 侯明
    2011, 2(2):  91-100.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1
    摘要 ( 3305 )   PDF (1428KB) ( 3394 )  
    车用燃料电池的耐久性是制约其商业化的技术挑战之一。该文从车用燃料电池材料与系统两方面论述了其衰减
    机理与解决对策。系统方面主要分析了动态工况、启/ 停、低载怠速等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气饥饿、动态电位循环以及
    高电位对燃料电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材料方面阐述了催化剂与载体、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组件以及双极板在提高
    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燃料电池的研发要坚持采用材料与系统改进并行的原则,现阶段可在原有材料
    基础上利用系统控制策略的改进,提高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系统复杂性;长
    远地还要持续进行新材料的研发,最终形成材料创新、系统简化、满足商业化需求的新一代车用燃料电池技术体系,
    为燃料电池汽车走向实用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用燃料发展和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展望
    姚春德, 许汉君
    2011, 2(2):  101-110.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2
    摘要 ( 2941 )   PDF (1445KB) ( 3429 )  
    为节能与减排,需要寻求性能良好的新燃料。该文对车用现用燃料以及各种可能的替代燃料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并对今后燃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是,在可见的未来,汽油、柴油仍将是车用主导燃料,气体燃料会在局部地区得到适当应用,醇醚类燃料会有适度发展,一些新兴燃料逐渐出现在车用燃料的可能范围内。多元化燃料将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赵福全, 吴成明, 潘之杰, 刘卫国, 刘巍
    2011, 2(2):  111-121.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3
    摘要 ( 3128 )   PDF (1917KB) ( 5005 )  
    面对中国交通事故伤亡率高的现状,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自主品牌汽车C-NCAP五星高分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被动安全技术的飞跃性发展。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安全研究的同时,主动安全系统、预碰撞系统、智能化汽车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更高层次的乘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安全理念的实现。国家级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大课题的设立、法规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将会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快速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韩国老人肋骨的形态学特征
    崔亨然, 郭大淳
    2011, 2(2):  122-127.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4
    摘要 ( 1853 )   PDF (1824KB) ( 19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人头冲击载荷下风挡玻璃的模拟和试验验证
    刘奇, 刘军勇, 苗强, 陈国强, 王大志
    2011, 2(2):  128-133.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5
    摘要 ( 1756 )   PDF (1980KB) ( 3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合作情况下的锂电池的寿命测试程序
    Mario Conte, Fiorentino V. Conte, Ira D. Bloom, Kenji Morita, Tomohiko Ikey
    2011, 2(2):  134-144.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6
    摘要 ( 3000 )   PDF (2128KB) ( 3428 )  

    为了满足不同的技术和经济目标,从轻度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到全电池动力的电动汽车,都将依赖于新型的、先进的(如基于锂的)蓄电池。这些电池在各种应用条件下的性能预测和寿命表征费工、费时,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些国家已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其实通过国际合作,这些努力和花费也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目前正在国际能源机构(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框架内开展的准备工作。正在致力于开发一套标准化的、加速的测试程序,将允许各个测试机构合作分析电池的测量数据。该文评述了欧洲、日本和美国在加速寿命测试程序上的最新进展。以国际合作为目标,搜集、对比和分析现有的测试程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用于估计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寿命的内阻方法
    顾伟军, 孙泽昌, 魏学哲, 戴海峰
    2011, 2(2):  145-149.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7
    摘要 ( 3050 )   PDF (1518KB) ( 7123 )  
    行人头部和风挡玻璃的碰撞是造成行人严重受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进行了行人头部模块冲击风挡玻璃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采用壳单元和体单元分别代表风挡玻璃的各夹层结构,假设中间夹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不失效,玻璃层采用最大主应变准则模拟其失效。运用头部伤害指标(HIC),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行人头部模块撞击风挡玻璃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HIC值和撞击裂纹产生的范围来看,本模拟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行人头部受伤程度和风挡玻璃的失效模式,可为安全评价和车辆开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的非接触式动力转换系统
    长塚裕一, 野口真伍, 金子裕良, 阿部茂, 保田富夫, 井田和彦, 铃木明, 山之内良一
    2011, 2(2):  150-156.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8
    摘要 ( 2775 )   PDF (2382KB) ( 3892 )  
    为了给电动汽车再次充电,需要结构紧凑、轻量化的非接触式动力转换系统。根据高效率、大气隙、有一定的误接宽容度的准则,开发了一种采用串并联电容器、具有矩形铁芯和双边缠绕的新型变换器,其尺寸为 240 mm×300 mm×40 mm, 气隙为(70±20) mm, 横向误接宽容度为 ±125 mm, 次级绕组质量为 4.6 kg。在次级绕组连接了充电控制电路和铅酸电池的情况下,测量了该系统的性能,在正常位置上获得了1.5 kW的输出功率和95%的效率。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紧凑、轻量化,满足了上述判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自组织图方法选择电动车电池堆的锂电池
    Paolo Raspa, Leonardo Frinconi, Adriano Mancini, Matteo Cavalletti, Sauro Lo
    2011, 2(2):  157-164.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09
    摘要 ( 2620 )   PDF (2321KB) ( 2488 )  
    堆,运用自组织图神经网络方法(SOM),开发了一种对于同源电池的选择与分类的方法。在FAAM的实验室中,搜集了测试过的LiFePO4 电池的实验数据。选择中考虑的实验数据和辨识特征有:放电电压、开路电压、总容量,以及Randle等效电路模式得来的辨识参数。以每一组备选电池的充电状态(SOV)作为聚群判据,以便找到能给出电池均匀性最好结果的方法。模拟中考察了实验的电动车负荷剖面。结果表明:相比于随机的选择,在电池堆平衡的条件下,本文选用的所有方法都能使SOV变量大幅降低。基于容量和放电电压的方法给出了其中的最佳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的建模与模拟——不同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实施
    Dirk Hülsebusch, Simon Schwunk, Simon Caron, Bernd Propfe
    2011, 2(2):  165-174.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10
    摘要 ( 2509 )   PDF (2399KB) ( 2310 )  
    受限制的续航距离是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的缺点之一。特别是在低温下,由于低的电池容量、功率,以及辅助设备的附带能量需求,使得该续航距离又被减少。选用了一种基于模型的方法,来比较几种不同的电池技术的车内性能。设定了不同的试验情景,分析电池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电池容量的减少,限制了制动器能量的恢复,因此,在城市近郊及低温环境下,动力系的能量需求明显升高。此外,针对不同的温度、电池尺寸和驾驶周期,分析了电池和动力系的效率。最后,针对不同驾驶周期、温度和附加载荷,研究了电动续航距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废气余热制富氢气体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徐元利, 姚春德, 李旭聪
    2011, 2(2):  175-180.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11
    摘要 ( 2030 )   PDF (1713KB) ( 2216 )  
    针对氢燃料发动机存在的问题及废气余热的流失,提出利用废气余热在线制取富氢混合气作为发动机的燃料。在一台点火式电喷汽油机上,采用余热制氢装置,在发动机台架上,利用AVL Digas 4000 Light 五气体废气排放仪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稀薄燃烧可显著改善 NOx和CO排放,NOx较原汽油机降低90%,CO降低80%。另外,稀燃也使裂解气发动机在保持原汽油机动力性的条件下,甲醇的当量燃料消耗率较汽油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14.3%~30.7%。在点火式电喷发动机上应用裂解气作燃料是实现甲醇高效清洁燃烧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电池热管理中空气冷却效果的实验与模拟
    张江云, 张国庆, 张磊, 饶中浩
    2011, 2(2):  181-184.  doi:10.3969/j.issn.1674-8484.2011.02.012
    摘要 ( 2901 )   PDF (1477KB) ( 2540 )  
    把空冷方法用于商业磷酸铁锂电池以分析强化传热效果。对商用磷酸铁锂电池进行15~35?A的放电测试,并根据实验数据对单一电池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模拟了空气横掠2个和3个电池情况下的冷却效果。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表明:在0~30?A电流放电的情况下,空气冷却对电池热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在放电电流小于30?A 的情况下时,电池的最大温度低于50?℃,但是电池间的温差仍然高于5?℃。在放电电流大于30?A 的情况,仅仅通过空气冷却不能使电池和电池组内温度均匀分布,即不能满足电池散热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